浙江卫视《奔跑吧》开了一家线下店,天天排长队

本文发布于 2025-08-12 19:19
来源:ZMG部落(公众号)   

早上七八点,杭州大悦城还未正式对外营业,位于一楼的“奔跑吧·部落慢闪店”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队,年轻情侣、亲子家庭、三五成群的学生,正在翘首以盼着进入“奔跑吧”主题慢闪店一探究竟。自从8月8日开张以来,每天都是这样的火爆场景。

什么是慢闪店?

说慢闪店,先得说说快闪店。

快闪店是一种通过临时性铺位开展短期经营的零售业态,具有“突然出现又快速消失”的特征,主要用于品牌营销、市场测试和消费者互动。

慢闪店则是一种介于快闪店和长期门店之间的新兴商业形态,运营周期通常为1个月到6个月,比快闪店持续时间久,又比固定普通门店撤场快,为消费者带来新鲜体验。

这是国民级综艺IP《奔跑吧》的线下首家慢闪店。8月8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大悦城用130㎡的沉浸式空间,打造线上线下部落互动体验场景。店里不仅有名牌墙、弹射飞椅、奔奔名场面机、趾压板跑步机等各色将节目经典转化为可触摸的实景体验,带来《奔跑吧》专属独家记忆;还有多款周边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基于Z视介过去两年运营活动的大浪淘沙,精准捕捉粉丝偏好定向开发的热门品类。

“奔跑吧·部落慢闪店”开业后受到了广大粉丝和用户欢迎。店里到处都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年轻身影,还有粉丝坐了14小时火车从北京来杭州线下奔赴。

截至昨天,开业才短短4天,慢闪店客流已超2.1万,社交平台#奔跑吧·部落慢闪店 话题互动量超2200万。慢闪店的周边售卖也十分火爆,以R仔系列为例,首日棉花娃娃就已火速售罄,实体卡和创意工牌4轮补货秒空,金句包挂上架即断货。

在“奔跑吧·部落慢闪店”,“稀缺性”带来商业价值:嘉宾同款DIY刺绣名牌、独具社交属性的R仔系列周边、线下限定的R系列衍生品、首发亮相的会员礼包…定位“限时、限量、限定”三大核心要素,强力撬动了慢闪店的消费转化。

作为国民级综艺IP,《奔跑吧》自身蕴含强大的流量势能。“奔跑吧·部落慢闪店”把《奔跑吧》累积的国民记忆,拆分成可体验、可交互、可带走的鲜活场景,这些精心设计的触点,通过开业前期相关新媒体账号点阵式预埋的悬念蓄水,迅速转化为社交媒体上的现象级话题。同时,依托线上主阵地Z视介与线下商业体杭州大悦城的全域资源覆盖,以及ZMG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加推,精准定位核心受众、创意策划沉浸内容、不断搜寻流量入口、线上线下强效联动,成就了线上IP热度与线下到店流量的跨屏奔赴。

其实,这已经不是《奔跑吧》IP第一次探索线下互动模式。

今年4月18日,一个以名为“奔跑吧部落(奔现版)”的线下快闪空间,在Z视介两周年之际落地杭州中心,营业20天,吸引超8.5万人次到店打卡。作为首个由粉丝共创的快闪店,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通过Z视介的运营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玩法打通、流量互导,还依托丰富多元的沉浸式展区场景,推动IP流量与商业价值的创新共振。自此,以传播力先行推动IP价值转化的创新探索在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率先开启。

为什么要创建线下快闪店或者慢闪店?

“期待见面!”在Z视介部落社区里,常有粉丝发出与节目“奔现”的呼声。无论是快闪还是慢闪,本质上都是为综艺IP营造一个“情感实体化”体验空间,将综艺IP的“无形情感资本”转化为可交互、可沉浸、可传播、可购买的实体场域,让节目粉丝能够在现实空间里折叠次元、跨屏热爱,同时也能实现新平台的品牌曝光与IP价值转化。

以“部落”为载体,深度激活节目IP基因的限时快闪/慢闪实验,以轻量化、快节奏的形式切入商业综合体,将综艺IP积淀的传播势能精准导流至线下场景,最大化完成IP品牌曝光和实体化转化,打造“传播力+营销力”“传播生态+产业形态”的全新场域。

从荧屏到线下,看似是物理空间的微小跨越,实则是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践行浙江广电集团聚焦传播力先行推进系统性变革,迈出IP价值变现的坚实一步。

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顶级IP的价值绝不止于节目本身,其沉淀的传播力通过运营,正转化为可持续、可增值的产业新动能,而“奔跑吧·部落慢闪店”,正是这条新路径上充满活力的新试点。


原标题:《奔跑吧》开了一家店,天天排长队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