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传观察》正式创刊。作为由中国新闻社主管、主办的国际传播类专业期刊,我们期待与你一同开启这段崭新的征程。
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原点。
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份殷切的嘱托与期望,持续引领和激励着我们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打破刻板化的叙事惯性,以更贴近国际受众认知习惯的话语,让中国故事从“被听到”走向“被听懂”;顺应数智化传播浪潮,借助融合传播的新形态,让中国故事从“单一呈现”变为“多维触达”;以更强的传播能力、更具亲和力的表达、更重实效的落地,让中国故事从“传递信息”深化为“引发共鸣”。
新征程上,提升国传效能,是我们的锚点。
当前,全球舆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数智技术不断重构传播生态。我们既要系统梳理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成果,构建体系化的认知框架;也需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案例,促进一线从业者反馈实操中的痛点难点,为学术研究注入现实活力,反哺国际传播实践效能的提升。
国际传播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其高效推进离不开学界、业界、政府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努力与联合攻坚。《国传观察》致力于打造一个跨界对话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反哺、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联动。
新征程上,聚焦问题的拆解,是我们的支点。
当前,国际传播场域中,仍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问号”:中国真实面貌与西方刻板印象的“反差”、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落差”、信息传递与交流之间的“逆差”……如何让世界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如何在国际复杂舆论场中有效传递中国声音?如何使中国叙事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激发更广泛的价值共鸣?
这些问题,既源于传播规律与文化差异的交织,也体现为话语体系与叙事逻辑的碰撞。三年来的每一次探索,都印证着一个道理:回避问题只会止步不前,唯有直面挑战,方能找到出路。
我们的创刊号也将从问号出发,提出“国传十问”,对“如何搭建国传新支点”“如何优化国家新叙事”“如何实现传播力的换道超车”等十个关键问题进行拆解,迈出求索的第一步。
我们深知,每一位读者心中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我们真诚期待听到你的声音。希望在《国传观察》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共同探讨国际传播规律,解读实战案例,研究技术变革,共谋人才大计……
《国传观察》的创刊,是一次传播的新出发,也是我们彼此交流的新起点。愿在这本刊物里,每一种观察都能有效抵达,每一次交流都能碰撞出火花,每一份期待都能收获回应,让世界更好地读懂古老的中国、今日的中国、世界的中国。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