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黄埔军校”红网在兰州大学举行推介会

本文发布于 2025-10-10 20:28
来源: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0日讯(记者 吴海刚 通讯员 苏蕾)“一篇千字左右的新闻评论,因其关怀现实、紧扣时代热点的特质,正成为新闻传播学子洞察社会,提升问题分析能力、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载体。借助竞赛机制的激励与推动,若能在大学四年间持续创作,写下数十篇言之有物的评论文章,必将为个人成长注入持久而深远的力量。”10月9日下午,红网第11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推介活动在兰州大学举行。此前,兰州大学还在国际传播创新班开展了专项推介会。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蕾副教授在活动现场勉励广大学子,希望大家以新闻评论写作为载体,以“评论之星”赛事为契机和动力,勤于练笔、勇于发声,在创作实践中锤炼写作功底,提升表达水平,练就过硬本领。

27180

苏蕾副教授在分享中,回顾了自己与红网“评论之星”赛事同行的七年。她谈到,这段历程见证了学生们一个个令人欣喜的转变:从最初一个班里仅有五六位同学敢于尝试、成功发表作品,发展到现在,一个班级里有近九成的同学都在这个平台上,发表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评论。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同学们求职或升学简历中亮眼的一笔,更有一些同学因此与评论结缘,最终坚定地走上了职业评论员的道路。

兰州大学新闻教育肇始于1959年,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新闻评论》课程一直是学院的一门骨干课程,并贯穿于“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2025年起,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三大教学痛点:知识体系更迭滞后,供需待调整;智能技术渗透写作,流程需重构;职业前景遭遇质疑,信念待坚定。《新闻评论》课程在原有精品慕课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智慧课程的升级迭代:线上课程叠加知识图谱,AI赋能写作全流程,零点课堂贯通媒体实践。

今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次开设国际传播创新班。学院在该班试点新闻评论教学,启动一对一新闻评论培训计划,依托智慧课程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在两到三周内掌握新闻评论的文本特征与发表要求。面对新闻评论媒介生态的变化,新闻评论的写作与发表范式正面临挑战。为此,兰州大学的新闻评论教育将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评论能力与人文情感素养。

红网第11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已于10月1日正式启动。此前,兰州大学学子已积极参与红网组织的多项活动。其中,2022级新闻学专业张锐同学表现突出,累计在红网发表26篇作品,进入“红网青椒训练营”,其在时刻新闻客户端发布的作品浏览量达453.1万,并曾被光明网、今日头条、知乎等15家媒体平台转载。

据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晓程教授介绍,该院新闻评论教学始于刘树田老师。在刘老师“课堂比天高、学生比天大”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经过后续几代教师的不懈耕耘,新闻评论教育逐步走向成熟。“传媒茶话会”曾捐赠支持学院举办新闻评论大赛;学院品牌活动“至公杯”征文大赛也增设了时事评论与深度述评类别。在此传统下,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新闻评论人才,众多毕业生在业界与学界承担着骨干角色。

27181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红网拥有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领导一行曾到访学院调研座谈;近期,双方还成功签署了《新闻评论》的产教融合协议。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是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新闻评论类竞赛,创办于2015年,旨在为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推动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培育全媒体评论人才。目前,该赛事已连续成功举办10届,覆盖全国600余所高校。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策划引领,精品佳作频出。栏目设有文字评论、漫画评论、视频评论等多个板块,形成了立体化的评论矩阵。“红辣椒评论”被业界学界誉为“时评界黄埔军校”,发展成为全国评论网站中最有影响力、最受作者关注的原创评论基地之一。

南有红网,堪称评论“黄埔军校”;西有兰大,屹立为西北评论教育重镇。两方携手,正为新闻学子带来评论实践的宝贵机遇。在苏蕾老师的号召下,同学们踊跃加入“评论之星”微信群与课程群,实现了与赛事和培训工作的无缝对接。


原标题:第11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兰州大学站成功举办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