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精心打造的文化探索节目《诗行长江》第三季“南岸之旅”将于明日(10月17日)21:35在重庆卫视正式播出。
本季节目延续并升级了前两季的沉浸式模式,由跨领域学者蒋昌建、非遗文化博主汪梦云、生活博主维丽塔以及节目邀约人何苗苗、彭玉沨共同组成全新“诗行团”,通过“行走+发现+趣玩”的方式,带领观众感受重庆这座城市的磅礴力量与动人诗意。新一季的《诗行长江》聚焦南岸区和“非遗之城”荣昌,内容和形式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了创新和升级。
主题格局升级:从“文化寻根”迈向“时代回响”本季节目打破了前两季对局部地域历史的聚焦,构建了更宏大的叙事格局。节目既深入探讨南岸开埠历史、荣昌移民文化等本土议题,又引入国际视野,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对话,并展现荣昌陶、夏布等非遗在当代的活化传承,成功完成了从“回望历史”到“连接当下”的进阶。
叙事方式创新:从“线性行走”转为“多维解码”本季摒弃了相对线性的地理行走模式,采用更灵活的“文化切片”式叙事。无论是荣昌篇从卤鹅产业、夏布创新等切入点剖析非遗的现代生命力,还是南岸篇以法国水师兵营旧址串联起历史与当代元素,都实现了对文化现象的深度和多元解读。
价值传递深化:从“文化展示”走向“精神赋能”本季节目不再满足于文化的静态展示,而是致力于价值的动态转化。荣昌篇通过现代化表达展现非遗对文旅的推动;南岸篇则凝练并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使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实现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精神赋能。
嘉宾视角多元:从“专家主导”变为“融合对话”《诗行长江》第三季构建了一个结构化的“三维视角”嘉宾矩阵:学者深度由蒋昌建担纲,解析历史底蕴;青年语态由何苗苗、彭玉沨、汪梦云共同打造,形成“文化+文旅”的感知体验;国际视野则借助维丽塔、宋莉乐及外籍摊主等,提供跨文化解读。这一矩阵打破了单一叙事,形成了丰富的对话场域。
美学表达跃升:从“景观呈现”进阶“意境营造”本季在视觉美学上追求“诗画意境”的融合。南岸篇中,历史景观与诗歌(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交织;荣昌篇则以田园为画卷,用无人机航拍勾勒“鹅韵乡愁”。视觉语言从让观众“观景”升级为引观众“入画”。
观赏体验优化:强化“真人秀叙事”与“综艺质感”在后期制作上,本季节目通过更具综艺感的剪辑、包装和视觉设计,强化了真人秀的叙事节奏与趣味性,显著提升了节目的松弛度与整体观赏性,使深厚的文化内容得以更轻盈、更具吸引力地传达给观众。
明天播出的首期节目中,“诗行团”将带领观众沿南滨江岸实地探访,在历史的现场与当下的烟火气中,解锁重庆从开埠到开放的变迁故事。
节目首站聚焦于法国水师兵营旧址,这里化身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外市集:巴基斯坦留学生用丝线精巧勾勒牡丹,意大利教师以老相机捕捉山城烟火,钢琴教师展示融合丝路文化的景泰蓝作品……不同肤色的摊主与游客在此对话,生动展现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当代场景,让百年建筑焕发新生。“诗行团”将深入开埠遗址公园,触摸1896年留下的立德乐洋行石碑,细致剖析中西合璧建筑雕花背后的历史。在充满英式风情的波罗馆内,蒋昌建将动情还原当年异乡人在此慰藉乡愁的往事。
更为动人的是节目对“民族工业觉醒”的挖掘。通过七旬火花收藏家王天福先生展示的印有“振兴国货”字样的珍贵火柴盒,节目引出了重庆实业家邓命辰创办“森昌泰”火柴厂、成功打破洋火垄断的壮举,深刻揭示了重庆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让历史照进现实。《诗行长江》第三季以长江为情感纽带,精心编织起跨越千年的文化经纬,让观众感受重庆这座城市的磅礴力量与动人诗意。节目将于10月17日起,连续四周,每周五晚9点35分与观众见面。敬请关注!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