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闻传播教育界学术盛会在沈阳召开 近300位专家学者与会

本文发布于 2025-10-21 22:21
来源: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众号)   

10月1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主办;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传媒茶话会协办。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辉,渤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权,沈阳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苗治文,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吴廷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主任张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陆辉代表辽宁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成果。他回顾了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学界、业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融聚智慧、凝聚共识、深度合作。

王权代表渤海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回顾了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历史脉络与当前专业布局,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在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上正面临系统性变革。他简要介绍了渤海大学在学科设置、科研进展与校园建设等基本情况,并表示期待本届年会能够为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重塑贡献力量。

苗治文代表沈阳体育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发展体育新闻传播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沈阳体育学院充分发挥“体育+传播”的交叉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能够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中国体育声音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平台,与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交流,在体育新闻传播这一特色领域开展更加紧密而务实的合作。

吴廷俊对大会承办方的精心组织与周到会务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系统梳理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成就,并针对当前新闻史课程教学与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内容局限、效果不足等问题提出反思。他建议,应推动《年鉴》发挥“通鉴”之效,强化对新闻传播实践的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教材改革,拓展教学的历史维度和理论深度。

周勇对年会召开暨《年鉴》出版十周年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学界业界同仁的团结协作与辛勤耕耘表示感谢。他指出,学科建设需久久为功,历经媒体转型与专业价值重塑的挑战,当前中国新闻教育面临诸多系统性问题,也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面向未来,应积极构建呼应新时代、新技术与全球格局的传播体系,推动学科发展同国家需要、社会变迁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

张昆对三所承办高校的周密筹备及与会专家学者对《年鉴》事业的长期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在致辞中回顾了《年鉴》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已从单一出版物成长为联结全国的学术共同体,并凝练出以史家信仰、公益意识、服务精神、团队认同、教育情怀与追求至善为核心的“年鉴精神”。面向未来,他提出将重点推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数据库建设与跨校协作平台构建,期待与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共促学科发展。

致辞结束后,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向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赠送纪念品。

在《年鉴》出版发行十周年庆典环节,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基地主任裘新,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吴高福,教育部原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邱沛篁,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罗以澄,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白润生等40余位教育界资深前辈、专家学者发来贺信或题赠墨宝,部分资深前辈因身体健康等原因未能亲临沈阳会场,但仍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年鉴》工作的关切与支持。大会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60余所高校新闻院系发来的贺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雷跃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倪延年分别致辞。

郑保卫回顾了十年前新闻传播教育界“八老”齐聚辽宁大学,共同见证首部《年鉴》问世的历史场景。他指出,《年鉴》及系列年会已成为推动教育支撑科研、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平台。围绕新闻传播教育未来发展,他强调新闻学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播学则应立足中国实际、服务媒体实践、深化跨界协作。
雷跃捷向《年鉴》编辑部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此项事业的前辈学者与同仁致以诚挚感谢与崇高敬意。他系统总结了《年鉴》在记录历程、搭建平台、组织资源、树立典范四个方面的核心功能,强调其编纂出版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事业,凝聚了新闻传播教育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

倪延年对年会召开暨《年鉴》出版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年鉴》作为我国首部以新闻传播教育为主题的专业年鉴,开创了该领域系统性编纂的先河。十年来,《年鉴》有效推动了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进步,未来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大会举行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5》首发仪式,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广安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倪延年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昇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培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共同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5》揭幕。大会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程曼丽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王润泽,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李本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红军,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程丽红等专家做主旨发言。

大会设置年鉴出版十周年专题论坛及五个教育分论坛并行开展。众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出版十周年:理论与实践”“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系统性变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发展与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系统性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学术探索”几大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互动。

会议期间特别设置的主题书画展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新闻传播学者或书画家近百幅作品,成为与会学者交流间隙的重要文化景观,以艺术形式深化了学术交流的人文内涵,进一步丰富了大会的学术品格与文化底蕴。

本届会议荟萃全国新闻传播教育界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百年征程与《年鉴》十年历程,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成功打造了一场融历史厚度、理论深度与时代温度于一体的学术盛会,有效推动了新闻传播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亦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全国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原标题: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