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王 真的是省级卫视客户端最大的坑吗?

本文发布于 2025-10-25 09:28
来源:无味人间(公众号)   

“内容为王”曾是传统媒体行业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互联网流量争夺大战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一准则在省级卫视客户端的实践中却遭遇了尴尬:不少平台深耕内容却陷入用户粘性不足、增长乏力的困境,于是“内容为王”是最大的坑”这一论调开始浮现。然而,复盘四川观察、今视频、大象新闻等客户端的发展实践便会发现,问题不在“内容为王”本身,而在对这一准则的狭隘解读与单一实践。

将“内容为王”视为陷阱,根源在于对“内容”的认知偏差与执行误区。部分省级卫视客户端陷入两大迷局:一是内容同质化的自我消耗,仍停留在“会议通稿+狗血剧集”的传统模式,既无全国性平台的算法分发优势,又缺乏本土特色吸引力,自然难以打动用户。二是重数量轻价值的成本陷阱,为追求“内容大而全”盲目采购短剧版权,单部采购价高达3-15万元,头部IP授权费更是数以千万计,却因内容“悬浮”、缺乏思想深度,陷入“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的恶性循环。这种将“内容数量”等同于“价值提升”的认知,也许才是真正让平台陷入困境的“坑”。

事实上,“内容为王”仍是省级卫视客户端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如何重构“内容”的内涵与边界。成功的实践早已证明,有价值的内容必须与本土属性、用户需求深度绑定。四川观察将方言短剧设为首页核心入口,《家里家外》上线4天播放量破11亿,用本土语言讲本土故事,精准击中用户需求。今视频聚焦本地民生,通过“免费吃火锅”“看电影”等活动打造“江西人的数字家园”,让内容从“信息传递”延伸到“生活联结” 。这让我们看到了增加用户粘性的另一种可能。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专业能力,最终都要通过内容转化为用户吸引力。浙江卫视“Z视介”客户端能实现1.57亿人次下载,其根基在于台网共创的精品内容矩阵:《奔跑吧13》等王牌综艺通过“轻直播”模式延伸内容链条,《燎原之重回1938》等短剧深耕垂直领域,《第一视点》等新闻报道以专业性视角斩获5亿级的超高阅读量。四川观察客户端9.0版本同样以内容为核心重构生态,集成综艺、短剧、直播等多元形态,通过“全台办观察”战略汇聚优质资源,形成“内容活水”。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在信息过载时代,专业、优质、有温度的内容永远是稀缺资源,更是客户端吸引用户首次下载、实现留存的“敲门砖”。

在内容层面,仍需坚持“有温度、有深度”的创作原则,如大象新闻《精忠报国》微剧融合地方文化与时代精神,用正能量内容实现长期留存。在技术层面,要以“小而精”的本土化应用为核心,新湖南客户端的AI智能体“小辣萌”融合本地政策法规知识库,从“信息分发”升级为“主动陪伴”,大幅提升用户粘性。在服务层面,需打通“内容消费”与“生活服务”的壁垒,浙江广电“Z视介”通过“嘉宾你来定”等互动功能实现内容共创,今视频用“智趣社区”链接线下生活,让内容成为服务的入口 。

如果说内容解决了“用户为何来”的问题,服务则回答了“用户为何留下”的命题。江西广电“今视频”客户端以“智趣社区”链接本地生活,通过相亲会、美食福利、观影活动等场景化服务,塑造“上今视频找活动搭子”的品牌认知,真正融入用户日常生活。四川观察客户端在“川超”赛事期间,构建“购票-观赛-互动-回看”的服务闭环,直接推动日活数倍增长。这种服务升级并非简单叠加功能,而是依托省级卫视的区域资源优势,将内容影响力转化为生活服务能力,通过“新闻+政务+文旅+民生”的融合模式,让客户端从“内容播放器”升级为“区域生活枢纽”。

因此,省级卫视客户端的竞争,从来不是“要不要内容为王”的选择题,而是“如何让内容真正为王”的问答题。把内容当唯一解药,忽视技术适配与服务延伸,难免陷入困境。但脱离内容价值空谈技术创新与服务运营,同样会失去根基。唯有将“内容为王”的核心准则,融入本土特色、技术创新与生活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在流量与价值间找到平衡,真正从“日活争夺战”中突围,成为兼具影响力与服务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


阅读量:4029
原标题:内容为王 真的是省级卫视客户端最大的坑吗?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