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布于 2025-11-05 20:16
在邹韬奋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江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聂震宁的《心向光明:邹韬奋传》。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也是著名的政论家、伟大的爱国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有着深厚而密切的联系。他创办过一报五刊,高擎宣传先进思想、传播科学文化、推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旗帜,充分发挥了新闻出版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他的“报格和人格第一”的新闻道德观、“读者为本”的受众观和他身上的新闻职业精神对新闻界影响深远。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了18届的长江韬奋奖之韬奋系列评选,就是在新闻界倡导和传承邹韬奋先生的崇高新闻职业精神。
研究和学习邹韬奋的精神是新闻出版界的长期性工作,新时代更是如此。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高扬英雄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11年前的2014年,邹韬奋成为唯一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新闻出版界人士,让韬奋精神研究和抗战历史研究结合成为新时代的新命题。聂震宁倾心倾力打造的新书《心向光明:邹韬奋传》,就是一部回答新时代新命题的优秀传记,让我们跨越百年时光,走近邹韬奋,触摸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走进现代风云感悟韬奋先生的精神世界,思考当下的新闻实践,学习借鉴他在战火中淬炼的新闻理念,使其在今日的舆论场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何平的推荐语指出,通过此书,人们得以穿越尘封的岁月,重新走近这位一生“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的中国新闻出版界的杰出代表,进而读懂为何其精神“长在人间”、著作“永垂不朽”——因为他所追求的是真理之光、主义之光、希望之光。
阅读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受真理之光。邹韬奋在艰难岁月间,以刊为号,创办《生活》周刊传播进步文化;在烽火连天时,以笔为枪,激扬文字为国家危亡呐喊助力;在抗战困苦日,以书为资,提供给养支援爱国青年到前线到延安,指引他们奔赴救国救民的光明前程。
阅读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受主义之光。邹韬奋先生以书籍滋养精神,组织编写多部马克思主义译著;以红色奠定底色,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中译本,让科学理论照耀东方,成为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南。
阅读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受希望之光。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是邹韬奋身处风雨而挺立高扬的旗帜。他热忱报道抗战事迹,点燃民众爱国热情,报道选题围绕抗日救亡、凝聚民心展开,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让抗战之声传遍大江南北,筑就全民抗战的伟大长城。
新时代,新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新媒体技术迭代升级,媒体生态、新闻舆论、传播格局更加纷繁复杂。新征程,新闻工作者要履行职责使命,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非常需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从历史中找源流、从文化中取滋养、从先贤中振精神。
阅读本书,我们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学习邹韬奋及其精神,对当下的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邹韬奋秉持“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将民众需求置于首位的新闻理念。在当下,这依然是新闻工作的根本所在。新闻媒体的使命是服务人民、反映人民的心声。无论是重大政策的解读,还是民生琐事的关注,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民众提供有价值、有温度的信息。只有如此,新闻媒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学习邹韬奋勇于追求真实、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敢于为真理发声的新闻品格。今天,网络空间求快失准、求响失效、求新失向的问题层出不穷,坚持新闻真实性愈发重要。新闻工作者应秉持严谨的态度,深入调查核实,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利益所诱惑,让每一篇报道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像韬奋先生一样,敢于针砭时弊,勇于揭露社会不公不良现象,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学习邹韬奋善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闻的优良文风作风。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多种形式,让新闻更生动、更贴近受众,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主流价值观更好地深入人心。
聂震宁以心血为墨、以赤诚为笔,不但给我们呈现一部温暖的传记,而且给新闻行业一份精神的滋养。韬奋精神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当代新闻人照亮了行动的方向。
新时代的新闻人,当在时代浪潮中稳住心神、锚定方向,为新闻事业的蓬勃生长浇灌养分、培厚土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以笔为旗、以纸为鼓,将每一份新闻担当都化作坚实的奋进足迹,为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闻力量。
(作者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