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电“银龄欢乐嘉年华”探索跨区域传播新实践

本文发布于 2025-11-06 03:03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公众号)   
28136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9日,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携着千年文脉与时代新声在江苏如皋盛大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等六部委联合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江苏广电总台等共同承办。三场精心策划的直播,数十家央媒与省市新媒体平台联合呈现、全矩阵接力推送,有力推动网络热度持续攀升,线上线下的“重阳暖流”迅速汇聚成一场跨越地域、跨越代际的“银龄嘉年华”。

承续重阳文脉,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此次展演活动以“欢度九九重阳·共筑老龄文明”为主题,既融汇了全国各地重阳习俗的精髓,又扎根于“世界长寿之乡”如皋独特的地域文脉,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中,使重阳节从时序更迭的节点,升华为可感可触的文化认同。在江苏广电总台中心演播室,主持人大林与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刘晓峰,展开深度对话,解读重阳节的文化脉络,使重阳节的传统意象在新时代语境中得到重新审视。

现场活动以“寻脉重阳”为起点,舞台上,古韵与今风交相辉映。苍劲悠远的如皋号子、精妙传神的杖头木偶、意蕴绵长的倒花篮、气势恢宏的车轮滚滚等一系列本土非遗项目,与太极拳、时装秀、现代合唱等现代节目交织并置,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激活了古老习俗在当代的生命力。

同时活动立足全国视野,直播中巧妙联动山东泰安、河南西平、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其他全国示范点,展示多地非遗文化,营造出多地呼应、全民共庆的浓厚节日氛围。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跨越1500公里,亲临活动现场,以一曲《情满重阳·礼赞中华》为如皋的百岁老人披上象征吉祥与安康的哈达,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乐享老年生活,银龄风采全景呈现

“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一场以老年群体为主角的“银龄欢乐嘉年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人们分享自己的重阳感悟和生活点滴。106岁高龄的顾汝询老人,挥毫书写“福、寿”二字赠给大家,在墨香流转中传递着温暖与美好祝愿。92岁的周思璜老人酷爱骑行,单人骑遍祖国壮丽河山。

舞台上,“60+”银发天团身着潮服,从容走上T台,自信风采丝毫不逊于年轻模特;83岁的太极名师杨嵩春带领20人队伍表演太极拳,刚柔并济,一招一式尽显功力与气度;63岁机车爷爷和82岁无人机飞手奶奶等老年群体也登台献技,展现了老年人探索未知、拥抱科技的勇气与活力。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年龄从来不是限制人生精彩的枷锁,而是岁月馈赠的珍贵礼物。

此次活动共邀请了18支群众文艺团队,组成500人的中老年群众演出团队,老少同台、祖孙共演,一个个鲜活瞬间,打破了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让全社会看到了老年群体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弘扬敬老美德,厚植文明实践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的精神核心在于敬老、孝亲与感恩。活动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与真实故事的穿插,深度挖掘并弘扬了新时代的孝老爱亲精神。音乐快板书《孝老爱亲一脉传》展现了年逾古稀的全国道德模范殷志兰奉养八位长辈、并组织同龄人为村中孤老提供志愿服务的善行大爱;故事宣讲《巷子里的磨刀声》以动情语言讲述了来自南通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一生勤俭克己,却将磨刀剪攒下的近十万元收入慷慨捐出的事迹;短片《银发映芳华》则聚焦赵亚夫、钱七虎、盖钧镒、王泽山等先进典型,展现出老有所为的良好精神风貌,传递了温暖而坚毅的“银发能量”。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如何以文明视角看待老龄化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活动当天,“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主题文化沙龙在如皋同步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从文化、政策、社会、科学、产业等多元维度出发,围绕积极老龄观、长寿文化与社会治理等展开立体、生动的对话与交流。嘉宾表示,此次沙龙是向公众进一步弘扬老龄文明的重要契机,让更多人认识到,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创新多维传播,扩大全域传播声量

此次主题文化活动,除了精彩纷呈的落地活动之外,在传播层面同样下足功夫,进一步构建了多维立体、贯穿全程的传播矩阵,精准覆盖前中后期关键节点。

整体活动以三场主题直播及全程新媒体宣推为核心,实现了全网联动传播。上午“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文化沙龙传递思想深度,午间探访直播捕捉市井温度,下午主会场直播引爆全民热度——三场直播层层递进,全景展现重阳文化的魅力。  

跨平台传播布局全网覆盖,活动在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江苏国际频道同步播出,人民网、央视频、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ai荔枝、荔枝新闻、injiangsu我苏、北京时间、动静贵州、云南视听、视听甘肃、掌上西宁等全国30余家省市新媒体平台联合呈现。据不完全统计,三场直播观看量超过5100万人次。江苏卫视全国收视率在省级卫视中名列前茅,江苏城市频道在省内的收视份额达到38.24%。相关活动也获得了央媒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中国新闻》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新媒体内容创新则破除代际隔阂,前期以“长寿文化”为切入点,主持人深入街巷探访百岁老人,镜头细腻记录乐龄生活和养生智慧,多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活动现场聚焦“年轻视角+古今融合”,大学生观察者与老年表演者展开跨代对话,年轻化、场景化内容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态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引发全民参与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本次重阳推出短视频近百条,总体浏览量超过8000万次。

前期传播势能,最终转化为实际效益,活动当天如皋“三进城·九九重阳游园会”市集单日客流量超3.6万人次,直接销售额达317万余元。康养体验区吸引5000余人参与,29家企业现场成交220万元。   

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实力破圈,敬老温情与长寿密码成为金秋最动人的时代话题。相较于除夕的热闹欢腾与七夕的浪漫唯美,本次重阳系列活动更是深度挖掘并激活了“我们的节日”品牌价值,使得“节日”不再仅限于短暂的庆祝,而是演变成长周期、高关注、广参与的全民盛会。让江苏如皋的“长寿IP”从地方实践经验中升华,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有效将文化流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这也为构建“一城一节”“一节一产业”的节日发展理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探索思路。

回顾2025年,江苏广电总台“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持续在立意、内容、形式、传播和拓展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积极尝试,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显著标识性的,属于全球华人的节日品牌,赋予我们的节日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此次重阳节的新尝试与探索,不仅为这一目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更为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原标题:【一线观察】三场直播收视超5000万人次,这一省台探索跨区域传播新实践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