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合并、三大报共建8个月后,观媒对话上观新闻负责人

本文发布于 2025-08-29 08:19
来源:观媒(公众号)    |   作者:程达堃

先前报道:“三端合一”8个月后 上观新闻客户端再次升级

观媒按:8月28日,上观新闻客户端上线全新版本。新版上观新闻紧扣“读懂上海 第一选择”目标定位,打造上海媒体移动传播旗舰平台、全国省级主流媒体客户端领先品牌。

此次改革有哪些新亮点、新举措?观媒日前独家对话上观新闻主要负责人。

1.去年下半年,上海报业集团率先启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最为外界关注且最先落地的项目就是“三端合一”,全新的上观新闻于今年元旦闪亮焕新。8个多月的实践效果如何?解放、文汇、新民三大报具体来说,怎样实现“1+1+1>3”?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行动的重要一环,在市委宣传部和集团党委的指导支持下,2025年元旦,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新民晚报社启动实施“三端合一”改革,共建、共享、共用上观新闻客户端。近8个月来,三大报高度重视新上观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细化内容、运营、技术、经管等方面融合推进,展现出“积极共融、量质齐升、头部凸显、活力更强”的新气象。

截至8月中旬,上观稿件全网阅读量超31亿,原创稿件点赞数超3891万,原创日均发稿量是焕新前的3倍多,短视频日均产量是焕新前的6倍多,App端内日活、时长等数据指标大幅增长,时政深度、人文厚度、民生温度,已成为新上观的底蕴和底色。

聚焦精品原创,做强特色内容。新上观聚力打造头部时政、人文、民生一站式资讯与服务平台,三报记者编辑在上观客户端发稿、多模态产品生产和社媒矩阵传播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增强。

上海观察推出的时政深度报道凸显时政深度。围绕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事关上海发展的核心问题,上线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权威报道、分析评论与深度调查。在今年4月总书记考察上海的报道中,上观新闻在全网首推点位回访和深度解读文章。从4月28日到5月5日,上观新闻170多篇报道发出主流时政强音。其中《时隔17个月,总书记再度考察上海的深意》《总书记考察的上海“模速空间”,是一个怎样的空间?》等评论和深度稿,均在全网第一时间推出,取得广泛影响。

此外,《解放日报》探索“大评论”工作机制,成立“观见工作室”,加强对中央和市委精神第一时间的解读阐释;针对网络热点、受众痛点,打造网络评论矩阵,推出“上观时评”。《新民晚报》“锋面评论”、《文汇报》“文汇时评”“微言”等时评品牌也立足各报定位积极发声,推出不少精品力作,合奏上观时评强音。

彰显人文厚度。新上观在重划频道和页面布局时,注重厚植人文底蕴。在上观首页特色栏目和特色模块设置中,三大报具有悠久历史的“朝花”“笔会”“夜光杯”三大特色副刊,以及《文学报》、“文汇文艺评论”等特色栏目,都得到重点露出,与其他人文类栏目一起,共同构成上观平台人文底蕴品牌方阵。

两报联袂推出夏令活动提升民生温度。今夏,《解放日报》夏令行动、《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联袂推出,深挖民生热点问题,协调推动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解决,上线一大批图文、视频、评论,做强联合直播。上观推出夏令专题,首页首屏加强求助报料入口。升级“民声帮办”专区,聚合《解放日报》“民声直通车”、《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两大民生服务品牌栏目。

“三端合一”协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改革之初,三大报就明确了共建、共享、共用,统一技术底座、统一编辑规范、统一前端呈现的基本原则。近9个月来,三报在多个层面不断夯实完善协同联动机制。一系列机制和规范,确保了新上观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目前机制上已形成三报总编辑双周碰头会“抓总”,涵盖编辑中台、品牌运营、技术支撑、广告经营、版权运营等多层面的联动协同机制。由三报共建的编辑中台1月1日正式运行,在三报之间架起了一座相通、相融之桥,化学变化悄然发生。另外,三报技术协同小组、运营协同小组3月中旬组建并开展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在”三端合一”、新版客户端上线约9个月后,上观新闻再次启动改版,整体有何考量?上观新闻此次改版,与之前相比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

“三端合一”改革9个月来,上观新闻内容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各项关键数据大幅提升。此次8月28日全新改版,是在“三端合一”基础上的再突破、再深化、再提升,将在4个方面实现焕新升级——

第一是优化频道栏目。加强整合协同,做强精品内容。新版上观新闻设频道27个、栏目170个,优质原创产品将更聚焦三大报特色,更加突出聚焦上海的时政、人文、民生优势栏目,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

第二是进一步提升视频和直播权重。视频界面更友好,翻看体验更流畅。加密直播频次、扩大直播并发量、提高直播内容质量,直播预约更便捷。新增音频内容模块,特色副刊、深度报道、热点时评内容想听就听。

第三是加强技术赋能。推出“AI划重点”“AI对话”“AI早晚报”等功能,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三大报将统一使用“融媒一网通”采编后台,全面优化“先端后报”采编和出版流程,并通过上报集团AI超级平台,加强采写、设计、音频、视频等AI应用程度。

第四是聚焦“媒体+政务+服务”。进一步加强“随申办”高频服务功能合作,升级“民声帮办”专区,用户可便捷使用各类查询、办理、投诉建议等实用功能。在“中高考查分”“学生时政双周刊”等实用信息服务基础上,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等高黏性互动服务。焕新“上观号”内容聚合平台,吸纳上海各区委办局政务号和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

3.今年以来,上观新闻加大了视频尤其是直播的力度,以晏秋秋为代表的一批“主流大V”与上观新闻互相赋能。这种变化是出于何种考虑?今后还会有哪些举措?

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视频化、直播化成为热门趋势。今年元旦清晨,《新民晚报》记者、网络大V晏秋秋通过镜头,与《解放日报》记者王潇、段心玫,《文汇报》记者许旸,一同在上海中心大厦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开启新上观在直播和视频领域的新作为。

“三端合一”后,经过前期充分酝酿,3月18日起,一个崭新的上观客户端端内直播节目“上观碰碰头•秋秋不睡午觉”正式上线直播。每个工作日的12点至13点,该节目在上观新闻客户端独家呈现,成为众多上海市民每天午间的“固定节目”。截至8月22日,该节目已制作110期,邀请到包括邬惊雷、张文宏、范志毅、孔祥东等在内的知名嘉宾和集团部分融媒体工作室主理人共同参与。

作为上观客户端“竖屏直播”的生动实践,节目对上观客户端的日活和时长拉动明显,每天最高在线观众近4万人,最高日评论数量超15000条,日最高点赞数达到228万之多。节目更是去到广东和安徽,与当地主流媒体相关直播节目联动,受到业界关注。这些,都显著提升了“三端合一”后上观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上观碰碰头•秋秋不睡午觉”直播节目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快速显现。“上观碰碰头•一起做晚饭fans”——一档新的客户端端内直播节目随后应运而生。从6月18日起,每晚7点至8点,《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各有两位记者,轮流主理新的直播节目。内容覆盖民生解读、文化追踪、健康科普、体育评论、青年对话、国际观察等,发挥各自原有采编和熟悉的垂直领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内容分享。与此同时,还有一批视频融媒产品在上观客户端快速成长。这些,都成为拉动上观客户端用户数、日活和时长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面对移动互联网视频化浪潮,三大报记者广泛投入短视频生产,一批融媒与视频工作室脱颖而出。“上海时刻”“冲呀花花采访团”“微观上海”“懂经”“候场”“解放姚记”等各类视频工作室均有不俗表现。从新闻现场到热点评论、从一线街采到深度访谈,一批批记者先后尝试从图文表达到视频呈现的转化,取得明显成绩。初步统计,今年1-8月,上观新闻视频日均产量是去年同期的6倍多,不少视频均取得百万+,甚至千万+的大流量。

在多元丰富内容带动下,上观新闻抖音号今年以来日均流量增幅为233%,上观新闻视频号今年以来粉丝增加幅度为49%,上观微信公众号日均阅读量增幅为174%。

今后,上观新闻还将进一步提升视频和直播权重,加密直播频次,提高内容质量,并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鼓励年轻采编人员提升技能。

4.中宣部副部长莫高义在今年5月举行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指出,地方媒体要提升“在地化率”,服务地方发展。上观新闻在这一方面有何举措?

根据上级要求,今年以来,上观新闻客户端聚焦本地用户需求,发挥媒体优势,通过接入上海各种政务服务,增强用户黏性,进一步构建“智慧政务+主流传播”生态。

5月27日,解放日报社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签署共建上观新闻政务服务功能合作协议。双方聚焦“信息互通、功能互嵌、资源互享、运营互动”深化合作,“随申办”首批32个高频服务功能正式嵌入上观新闻。用户通过上观新闻客户端就可以便捷使用交通违法查询、婚姻登记预约、社保卡申领、居住证办理等实用功能。上观新闻也同步入驻“随申办”客户端和小程序,用户可点击“随申办”首页的上观新闻图标,获取权威、全面的新闻资讯,参与热门活动等。6月,上观新闻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合作,在客户端开通中高考成绩查询服务,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力带动了上观客户端的下载注册。

上观新闻客户端还不断为用户提供各类有吸引力的服务。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上观新闻首次携手上海发布在书展现场开展快闪活动、推出联名文创,吸引了许多读者来到上观展台下载注册上观新闻客户端。同时,上观新闻还邀请了马伯庸、王丽萍、杨立新、秦文君等知名作者做客上观展台进行直播访谈。此外还有“上观答题•一起迎新”、晏秋秋粉丝见面会、世界读书日阅读挑战赛、来上观赢中超球票和上海车展票、发放上海之夏相关消费券、亲子夜游上海四大植物园、派送《南京照相馆》热门电影票等活动,都在紧扣城市重要节点和热点,或在回应用户诉求中,实现新闻媒体的价值提升。

新民晚报社迅速落实中宣部“深耕本地、服务本地”要求,加强在地化报道,结合打造头部民生平台定位,不断深化社区报道,聚焦基层治理好经验、好做法,依托上观新闻客户端发布多篇深度报道和评论,推出社区新闻专题。如《新民晚报》8月27日与杨浦区联合启动“社区观察行动”,在杨浦区设立60个社区观察点,发展社工、业主、居民、物管、志愿者等社区观察员。本次社区观察行动是《新民晚报》在全市16区中试点的首个社区观察项目,后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覆盖全上海。

5.打造工作室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的常见举措。早在2022年6月,上海报业集团就推出了“融媒工作室赋能计划”。你认为,打造工作室对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5年以来,为进一步鼓励采编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新闻产品在第三方平台各垂类领域传播力影响力。《解放日报》加大对各采编部门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垂类产品三方账号激励力度,根据各账号相关运维数据情况,按季度进行考核。

近半年来,各部门运营的账号无论是粉丝数,还是原创作品数、阅读数及转赞评等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几个老牌微信公众号,如“伴公汀”“上海网络辟谣”“上官河”“华东局”等粉丝数持续增长,总阅读数、爆款作品数持续创新高;近年来各部门运营的几个新兴微信公众号,如“懂经”“原点”“狮子坐”等也表现突出。

2024年开始运营的多个视频号也交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如“上观世界观”微信视频号从摸索起步,稳步涨粉,一些视频实现了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支部生活》杂志负责运营的“知不同学”(小红书账号)仅今年二季度粉丝就增长2.6万,同比增长65%。

集团推进系统性变革后,报社涌现了几个主理人IP账号,如“解放日报谢飞君”“解放姚记”“候场Backstage”等,都是从零开始,半年间实现了粉丝破万、播放量破百万、互动数十万的成绩。

文汇报社试行融媒工作室年度考核责任制,加大对工作室主理人的扶持和奖励力度,体现“优绩优酬”评价导向。4月以来,“我不是唐亿森”工作室推出短视频逾175条,总直播18场,总浏览量1000万+,其中1条100万+,12条10万+,多条视频获上海市委网信办全网推送、市外办转发。“许蜜桃”工作室签约以来,推出短视频近220条,总播放量990万,其中10万+有20多条。

深耕垂直领域,做强已有特色品牌IP。在外宣领域,“冲呀花花采访团”自2025年以来,已有11条短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中国驻外使领馆等20个官方账号转发;“顾问天下”以人文视角解读国际热点中的新闻人物,多条短视频浏览量逾百万,短视频《马斯克出局》浏览量达530万。“艺见工作室”立足人文定位,《<酱园弄>主创一人一句上海话,谁说的最标准》等3条视频单日播放量均逾200万,总播放量逾670万;“书人茶话”工作室的短视频《各国阅兵大赏》播放量约420万;“Biu比由”独家解析院线新片、冷门好片,目前全网播放量约1800万,并成功入选“抖音电影百评团”。

文汇报社还积极孵化多个具有文汇特色的融媒工作室。7月正式亮相的“文汇科代表”工作室采用轻量化的互联网语态与个性化的表达解读科技热点与科研成果,短视频《失去的手真的重新“长”出来了》播放量达30万。

新民晚报社优化运行机制,突出效果导向,强化互联网主阵地舆论引领,2月底成立“锋面评论工作室”,从报社各部门遴选优秀评论人才组成动态团队,既打破部门壁垒、汇聚骨干力量,又为年轻评论员提供互联网发声平台。同时以上观客户端为核心落点,同步运营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实现“文字+视频”双形态传播。

培育垂类IP矩阵,在国传、文化、经济、银发族、年轻人等不同细分赛道发力。“深海区”着力打造VOB(外滩之声)海外社交账号,向海外受众讲述中华之美及中国发展的故事,培育海外Z世代友华人士;“上海滩上洋掌柜”,通过“老外街头采访”捕捉中外文化碰撞的真实瞬间;“上海拾艺路”,聚焦海派文化深耕细作;“魔都小咖”,聚焦新鲜、生动、有趣、实用的上海本地经济新闻;“江江三人行”深耕银发赛道,服务老年群体;新民晚报官方小红书号不断吸引年轻人,现有粉丝16.3万,获赞与收藏1360万,并持续上升。

6.上报集团两年前提出要打造“最懂科技的传媒集团”,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应用已成为集团旗下上观、澎湃、界财三大平台的鲜明特色。接下来上观新闻在技术赋能方面有何新举措?

上观新闻高度重视AI在应用端的探索。近年来参与组建国内首批“大规模语料数据联盟”,AI工具“新闻魔笔”获浦源大模型系列挑战赛二等奖。今年元旦以来,三报合力围绕主流价值传播打造了更多AI新闻产品。

如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观新闻推出的《向上,再向上!》等AI视频系列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热点细节,以活泼语态解读上海城市发展命题。

而在全国两会期间,AI动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未来鸣奏曲》创新融合流行音乐与水粉画风格,成为两会报道主流话语年轻化表达的典范。

上海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开幕当日,AI创作的科创主题Rap动画《科创Boom!魔都未来音轨》更以动感旋律和前卫视觉打破专业壁垒。

今年每个节气,上观新闻都会推出AI数字人+手绘海报,聊相关民俗,答市民疑问。

目前,在上海报业集团AI超级平台赋能下,写作、绘画、音频、视频等通用AI能力已逐步嵌入上观新闻生产全链条。

7月27日下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期间唯一一场聚焦“AI+媒体”专业论坛——“从‘融’到‘智’:AI助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题论坛上,上海报业集团发布“AI智媒引航计划”,其中解放日报社与库帕思公司签约推进AI主流价值语料合作,上观新闻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展“AI时代新闻媒体的突围与进路”报告调研,力求在AI助力主流价值传播上做出新探索。

其中,解放日报社与库帕斯将聚焦价值导向和知识支撑,致力于打造兼具真实性、鲜活度、大样本、完整性、多样性、高知识量的语料数据基座,深度赋能主流价值辅助教学、政务智能问答、内容风控审校等多个应用,为AI+主流价值传播提供更坚实的底层支撑。

与此同时,上观新闻与腾讯合作开展“AI时代新闻媒体的突围与进路”报告调研,将更好探索并总结AI应用的经验与范式,力求趋利避害,让AI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阅读量:12384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