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应该有瞭望能力,有对未来的感知力。”14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重庆图书馆受访表示,在融媒体时代,年轻人有更多可能。
当天,敬一丹做客重图,以“沟通伴随生命旅程”为题,与民众分享其近年来的所见所闻、人生感悟。
作为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有深厚的文学素养,退休后更是将部分精力投入写作事业,已先后出版《我遇到你》《那年那信》《床前明月光》等书籍,收获了一批读者。今年4月,她的最新作品《走过》出版发行。
“生活有很多面。我想通过《走过》,展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与读者共享生活中的美好。”据介绍,该书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结合中国不同的地理坐标,记录了敬一丹数十年间的人生轨迹与职业观察,展示了她对生活美学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走过》用“四季”串联敬一丹走过的自然景观与时代变迁。在“夏季”部分,她用专门章节描写了在川渝地区看江河汇合的感受。“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总是让我浮想联翩。”敬一丹告诉记者,她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乘船看两江汇合的场景,那是1985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她独自一人从武汉上船,经三峡到重庆,“江水滔滔。心头涌起从未有过的激荡”。
40年如白驹过隙,敬一丹到访重庆的次数早已数不清,但看江河汇合已成为她保留至今的“习惯”,“每次来重庆的时候,我都惦记着看一看,有时是夜景,有时是白天。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魅力,也给人带来启发的力量”。
除了钟情写作,敬一丹的退休生活还与新媒体相关联。以令她沉醉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为例,她在融媒体语境下积极构建传播链条,从科普、农耕、民俗等角度,不断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让民众从纸质书、音频、视频等多元方式中汲取相关知识。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传播节气文化是一个实践,也让我感受到作为媒体人,用不同方式进行表达的可能性。”敬一丹说,她并不赞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立,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互补。她也是在退休后,以一种放松的状态接触新媒体,此举丰富了她的经历、给予她新鲜的体验和收获,“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我慢慢理解媒体传播的过程”。
敬一丹强调,作为媒体人,应有“后有来者”的意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未知的新东西层出不穷,媒体人记录时代的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化,呈现出更多可能。“当很多年后,我们再回头看时,会知道在融媒体时代,我们获得了什么。”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