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布于 2025-10-29 07:04
本文发布于 2025-10-29 07:0410月28日,当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帷幕拉开,广电视听行业的年度叙事有了清晰注脚。从政策擘画到创作实践,从技术创新到国际传播,这场盛会勾勒出一幅以精品为笔、以人民为心、以时代为卷的视听图景。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主旨讲话中,从内容出新、系统性变革、科技赋能、国际传播等四个维度,回答了广电视听行业在一年来乃至于“十四五”时期的创新之问、变革之问、科技之问、传播之问。
(一)曹淑敏强调,要推动内容量质齐升、精品持续涌现。
显然,这是回答对内容创作的创新之问。
荧屏如镜,照见时代变迁,内容创作始终是行业的核心脉动。一年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双重滋养下,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精品矩阵不断扩容,既有《文化的力量》等理论节目的深入浅出与创新传播,亦有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作品镌刻下历史记忆。
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则被重点谈到,称其“打开尘封的档案,让用鲜血和信仰书写的历史穿透屏幕、震撼人心”。由此,也证明电视作品的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文艺载体,一部部精品之作如璀璨星辰,共同点亮了广电视听的星空。
讲话分别就构建精品创作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政策供给体系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其根本要义是一切要以精品为核心,让“自上而下”的主题引领与“自下而上”的创作热情相得益彰,再辅以广电42条扶持举措的精准滴灌,让“剧美中国”的蓝图与微短剧的活力交相辉映。
政策引领的春风化雨,让艺术规律得到尊重,让创作活力竞相迸发,催生出题材多元的创作生态,62部剧作实现台网同播,打破了媒介的壁垒;“随时看、随处看、联动看、互动看”的全新体验,重构着视听传播的边界;而人才培育的深耕更让创作根基愈发坚实,年度万余人次的培训规模,正在为行业积蓄源源不断的创意力量。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报告发布活动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冯景锋发布的《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2025)》指出,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2025年以来视听内容供给与传播效果实现双增长,精品创作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节目收视总规模7824亿人次,同比上涨9.9%,累计收视总时长1534亿小时,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
“精品不问出处,但精品必有归处,这个归处就是时代的印记、人民的认可、历史的检验。”关于如何处理好内容与流量的关系,恰如开幕式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齐竹泉所言,流量本没有什么密码,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密码,那就是深耕内容,锻造精品,流量的背后是内容的能量,爆款的根基是内涵的思想,坚持深耕媒体科技创新,以技术优势,赋能节目创作与呈现。
(二)曹淑敏强调,要推进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
这是回答广电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的变革之问。
讲话从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以融合传播为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保障等四个维度阐述广电视听行业在系统性变革中的实践路径。
变革,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旋律,广电媒体正以破茧成蝶的勇气,开启系统性变革的新征程。
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浪潮中,用户导向成为破局的关键密钥。当用户导向的思维重塑着创作的本体,传统媒体已经从“传播者”向“服务者”转变;当虚假医药广告悄然退场,让“广电+”的多元服务温暖人心;当直播、点播、回看得以随心所欲,评论、弹幕的即时互动,重构着观演的关系。
内容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新闻立台的理念在内容、形态、表达的焕新中得以彰显;频率频道的精简精办,评价体系的重构再造,无不是一场生态重构的自我革命;而当广电与文旅、教育、体育等领域持续深度融合,台、端、号一体化传播打通传播壁垒,传统广电正以互联网思维重构与观众的连接方式,拓展着视听内容的无限可能。
这一切都在编织着一张覆盖全域、立体协同的传播网络,而云化、IP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正为广电媒体插上轻量化飞翔的翅膀。
显然,这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更是文艺与人民关系的重新定义,当作品穿越屏幕的阻隔,当故事在多元终端自由流淌,广电视听正化作无处不在的文化空气,滋养着亿万心灵。
(三)曹淑敏强调,要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引领作用。
这是回答广电视听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之问。
科技创新与赋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视听行业的生态,并为视听艺术注入全新生命力。对此,讲话从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加快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巩固深化拓展提升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广电视听行业强化科技赋能的具体实践。
应当讲,当前人工智能已悄然潜入创作肌理,而超高清技术的突破则让"超高清美学"从概念变为现实;治理的温情同样令人动容,电视"套娃"收费治理的深化与"一键看电视"的推进,更彰显技术服务民生的温度,让家庭大屏重归便捷与温馨,而其背后是千万级新型通用遥控器和一体化电视机的推广应用。
当电视大屏蜕变为家庭智能中枢,它承载的将不仅是视听内容,更是生活的万千场景。可以预见的是,电视大屏正在蜕变为家庭多场景综合智能终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曹淑敏强调,要全面加强国际传播。
这是回答广电视听媒体在系统性变革背景下的传播之问。
当前,在跨越国界的传播中,中国故事正收获越来越多的全球回响。
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十四五”时期,《山海情》的奋斗诗篇跨越山海,《我的阿勒泰》的生命哲思触动心灵,《三体》的宇宙想象征服读者,中国微短剧以其独特魅力“圈粉”全球,同时机制化平台的建设让交流更加深入。
这种“文化内核+国际化表达”的传播策略,让中国故事既保留民族底色又具备世界通感,如同文化的使者,在异域土壤中播下理解与友谊的种子,在跨文化传播中构建起坚实的价值认同。
从现实层面来讲,讲话有着强烈的现实性与实践性;而从实践层面来看,讲话同时有着明确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基调。
站在“十五五”即将开局的历史节点,广电视听行业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文化使命。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呼唤着广大广电人和艺术家们,以更为饱满的创作热情、更为深邃的历史眼光、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民史诗,打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传世佳作。
当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科技的速度与传播的广度完美融合,当内容创作坚守初心、媒体变革勇立潮头、科技赋能持续深化、国际传播不断突破,广电视听必将为文化强国建设奏响最为雄浑的乐章。
这是一幅正在展开的实践与变革的画卷,每一笔都饱含深情,每一色都光彩夺目,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广电故事。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