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布于 2025-11-08 20:47观媒按:11月8日,江苏盐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举办AI上变革——记者节脱口秀大会,集团70、80、90、00后等四代新闻人走上舞台“疯狂输出”,在幽默诙谐中分享媒体转型中的苦与乐。
笑到拍别人大腿!记者节变身“吐槽大会”,记者台上输出,领导台下接招……
家人们,谁懂啊!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记者节,没等来半天清闲,只等来领导一句:“今年搞点不一样的!”结果我们11个新闻人,直接被推上了脱口秀舞台。
这是“苏超”没踢过瘾,还要来场“语言加时赛”?美其名曰“庆祝”,实则是“公开处刑”,让我们把工作中的糗事、难事、委屈事,全抖出来当节目!
不过,这可太对味了!10万+不是说有就有,但吐槽的梗,我们足足憋了一年。你敢信?平时写稿字斟句酌的“笔杆子”,一上台全成了“梗王”。领导在台下坐镇,我们在台上疯狂输出。这场面,够刺激,好喜欢!
社长与数字人分身互相“控诉”

“我正式入职后,这个老板就把我用到了极致:白天帮他写文稿,晚上替他回消息,连周末都得出镜接受采访。最气人的是啥?他一分钱工资都没给过我!”11月7日,盐阜大众报记者节庆祝大会现场,490号员工大周一番“控诉”引得全场爆笑。
这位公开“吐槽”社长的员工,正是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周劲的“数字分身”。当天会上,周劲与自己的数字人大周,用一场跨界脱口秀,把新闻人的坚守与创新、团队的热血拼搏、数智转型的狂飙之路,变成段子与热梗,现场掌声与笑声交织,热度直达顶峰。
“自从有了这个数字分身,我都有点生存危机了。他是不怕苦、不怕累,上班还不要辛苦费。”周劲自嘲道,“我现在每天进办公室都得先咳嗽两声——生怕他突然跑出来说‘领导,你太辛苦了,水平又没我高,你还是退二线吧,让我试试’。”

数字人大周也毫不示弱,继续“补刀”:“能力这块,我基本属于‘天选打工人’,我会的我老板不会。比如今年五月市委书记周斌视察盐阜大众报时,问了我很多问题,我都对答如流。如果是我老板肯定会结巴。”
虽然自称“没经验”,但段子却一个接一个。社长和他的数字人,从调侃同事到自我解嘲,从工作压力讲到媒体转型,金句频出,笑声不断。
吐槽之外,更多的是对团队的骄傲与赞许。“我们这支团队,尤其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儿,堪称‘地表最强’媒体战队,爆款产品、王牌栏目层出不穷,一个比一个能卷,真是‘卷卷有爷名’!”
一个个诙谐的段子里,更藏着盐阜报人的“变革密码”——媒体变革浪潮下,每一个盐阜报人都是“六边形战士”。“还记得我第一次上镜,是2019年重走铁军路,在沙家浜被‘逼上梁山’,带头出镜。”周劲分享了自己的出镜经历,自我调侃道,“出镜总要有人站出来,我先带个头,反正是站在光里的,又不是光着站在那里,但绝不能光站在那里。一个不会说脱口秀的数字人,还好意思顶着社长名头在圈里混?”
70后:人间清醒,吐槽自带烟火气

他们的吐槽,带着几十年沉淀的洞察与幽默,句句都是生活。
妙语嵌名范进:“姓名”里的职场玄学
“颜连生夫妇给女儿起名‘颜艺’,后来真成了美术博士。再看现在的‘周姓天团’:大周白天写稿、晚上秒回,周末还得亲自出镜;周周一人运营账号,全网点击量破800万!我建议,把朱步周、陈和洲、王叶州都转型过来,组成‘无休ZHOU’主播天团!”
即兴作诗更是扎心:“‘劲笔写春秋’是理想,‘熬夜改稿到凌晨’才是日常;‘铁肩担道义’是口号,‘扛着相机跑断腿’是现状!”末了不忘补刀:“给孩子起名要慎重,不然当了记者,名字能被同事调侃一辈子!”
苦中作乐丁中明:广告人的“到账执念”
“往年做广告,是泡着茶改方案的从容;今年做广告,是追着客户要账的连滚带爬。”他自曝猛料:“现在夜里说梦话都在搞工作,不是突然喊‘到账了’,就是急得哼哼‘方案再改一版’。老婆被吵得直接把我撵去客房,踹走前还补刀:‘完不成指标,没出息!’”
更扎心的是“年龄乌龙”:“上次跟76年的江汉超主任见客户,对方握着我手喊‘江主任’,转头对他说‘小丁年轻有为’。我79年的,到底输在哪了?明年我也要竞选编委办主任!”听得台下领导高声接话:“明年就给编委办下广告指标!”
反诈“翻车”池萍:被儿子“反套路”
“海口的阳光沙滩刚安排好,工会主席一个电话,让我来讲脱口秀。儿子还补刀:‘妈,别上台成了笑话。’”
作为反诈老兵,她的“翻车”最是逗趣:“天天给儿子发反诈链接,微信‘拍他两下’做‘物理加固’。结果他反问我:‘你怎么确定我是真的?AI都能换脸了,你才是高危用户。’”
苦笑中藏着温柔:“干了这么多年反诈,没防住亲儿子,反被AI教育了。可当妈的,不就是怕孩子走弯路嘛。”
80、90后:转型中坚,笑点里藏着不服输
他们是扛起转型大旗的一代,踩过AI的坑,熬过甲方的夜,吐槽里全是韧劲。

亦庄亦谐姚梦:认真搞笑的“文化人”
聊起“认真”,他话锋一转:“今年最头疼刘志红的派单,‘让视频部写文字稿’。我们硬着头皮干,9月完成3条视频、26篇稿件。新人迷茫地问‘我到底是文字还是视频记者’,我只能说:‘报业改革,六边形改造。要不,你先学个掼蛋?’”
他当场喊话社长:“您研究六边形改造,于是吉德龙成了网红,李林彦成了表情包,我和李强组乐队拍视频。《盐城晚报》专治精神内耗!今天也请您上来一段呗!”(大家猜,社长最后上台没?)
“瘦子的暗黑时刻”李林彦:人设崩塌只需干上记者
按“体重和脸皮成反比”排第一上台,开场就引爆笑点:“领导说‘笑出声不算违纪,鼓掌补发90分’!可记者节不放假,还得在这逗乐,更绝望的是要请社长上台。社长,给我算90分工分,补二季度的,行不?”
她精准吐槽:“L1记者讲脱口秀,轻了说你装,重了明年可能待岗。不如让领导来,重了叫‘鞭策’,轻了叫‘有信心’,场子必炸!”
聊起经历更是心酸又好笑:“2018年考上报社,刚学会写稿就待岗,被调去数智演播部,才知道部门就仨人。本来人设是‘高冷端庄’,结果要评新闻、主持相亲大会,还得搬桌椅。大哥,咱部门就三个人啊!”
“抓老外”周洁:国际传播的“社死与高光”
切换双语模式开场:“Hello,everyone!刚做国际传播时,中英文输入法随机跳,在餐厅一句‘Rice,please’,服务员看我的眼神像看外星人,尴尬得想当场抠个包厢。”
苏超赛场采访是她的“高光”时刻:“几万人的奥体中心,我一眼锁定外籍面孔,朋友说我是‘外国人雷达’,我说我是‘选题探测仪’。在南京采访,安保不让进,一转身撞见乌克兰前国脚,立马发消息‘主任!我抓到了!’,感觉自己就是宝可梦训练师。”
(小编在台下点头如捣蒜:完了,这哪是吐槽,这分明是一篇真情流露的“热爱宣言”!果然,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连吐槽都像是在炫耀。)
“社恐变形”王昱乔:i人的“舒适圈拆迁记”
自曝i人属性,电梯名场面戳中所有社恐:“迎面碰上领导微笑,我脑子里弹幕狂刷:‘该不该开口?掏手机是不是太刻意?现在笑回去还来得及吗?’等我想明白,电梯都下三层楼了。”
接到脱口秀邀请时直接懵圈:“大脑过载,艰难输出一个‘好’字,内心全是‘能拒绝吗’的呐喊,最终乙方本性战胜了i人本性。”
“本以为新媒体是‘安静排版’,结果是‘全能训练营’。直播当中控,地推变社牛,点链接比查男友手机还专注。入职10个月,像被‘拆了家’,虽没成e人,但至少敢站在这了。”
00后:职场萌新,鲜活笑点里见成长
他们带着青涩闯入职场,把“社死”“饭卡”的日常变成笑点,也展露着惊人的适应力。

“越减越肥”胡翔月:AI时代的“中间力量”
新公司名“江苏我言数智”,被他精准翻译:“我们说话,AI背锅。开会像演‘科幻片’,同事张嘴就是‘打造盐阜算法宇宙’,这哪是媒体,是时空管理局盐城分处。”
AI的“离谱操作”更逗:“写文旅稿让它配图‘麋鹿上树抓知了’,它直接画出个‘麋鹿版金刚’;画新四军纪念馆能生成蜜雪冰城。主任让改,我就跟AI说‘得改’。我彻底成了传话的‘中间力量’。”
“胡背”胡瑞宸:摄像师的“甜蜜负担”
向同事请教闹出笑话:“跟胡贝说‘我紧张’,她让我背点啥,我说‘啥都背那不是胡背嘛’。”
日常无比真实:“别人采访靠嘴,我靠腿;别人交稿靠笔,我靠‘能不能把领导拍得帅一点’。”
苏超的“加班梗”记忆犹新:“李瑞龙一脚爆射,我刚激动两秒,亚洲主任就让做贝克汉姆对比视频,直接熬到11点。九月最忙时,主任办公室堆满五颜六色的速食,进去像到了‘缤纷亚洲’。”
但他心态极好:“去音乐节拍摄,晒得像东南亚友人,周洁差点要来采访我。我干脆举着相机跟观众一起嗨,保安都懵了,问我:‘你到底是燕舞的还是来跳舞的?’”
最后不忘喊话领导:“入职学了出镜、剪辑、AI教学,领一份工资干三份活。领导,工资能同步转型一下不?”
“被礼貌性捧场坑惨”仇俊皓:转型从吃饭开始
一上台就懵圈:“主任让我讲脱口秀,我秒回‘好的’。三秒后才反应过来,我学软件的,运营部啥时候有这业务了?后来才悟了,群里的‘嘻嘻哈哈’,只是打工人的礼貌性捧场,咋就成我的‘幽默人设’了。”
更离谱的在后头:“我就纳闷为啥开会要两三个小时?(小编作证,他说的可是假的。)为啥任务总爱挑周五下班前闪现?连食堂阿姨都来助力转型。我说‘少打点,不饿’,她反手加个鸭腿把12块套餐变22块,严肃地说:‘不吃饱怎么转型?’”
“假发片杀手”万玉琴:被甲方“虐”出的成长
自曝“一人三角”:“视频编导、出镜记者、甲方客服,工资却只拿一份,亚洲主任还让我‘把格局打开’。”
出镜的“社死”太真实:“风专挑我说话时来,吹跑假发片,成片里脑门直接少块头发。风,就是我的‘黑粉头子’。”
破译甲方“玄学需求”更是血泪史:“‘感觉不对’等于全改;‘高大上且接地气’等于穿西装扭秧歌;‘再大气点’等于字体调大一号。后来才懂,甲方的‘初心’,就是最早不让过的那一版。”
所有吐槽的尽头,都是热爱
11个人的脱口秀讲完,笑声沉淀下来,化作深深的共鸣。

丁中明没说的是,被老婆“嫌弃”后,第二天他依然早早去见客户;万玉琴没说的是,她仍在等甲方那句“可以”;王昱乔没说的是,为了直播串词,她对着镜子练了几十遍。
而小编没说的是,社长最后真的被请上了台!欲知社长如何圆场?语言已无法尽述,欢迎来盐阜报业,我们当面讲给您听,精彩绝伦!
所有这些吐槽,都不是抱怨。而是新闻人把压力揉碎了,拌上幽默,再笑着讲给你听。
因为热爱,才会在乎每一笔“到账”背后的尊严;
因为热爱,才会包容每一次转型期的阵痛;
因为热爱,才敢亲手拆掉自己的舒适圈,奔赴下一个现场。
下一个记者节,这些握笔、扛相机的人,又会带来什么新故事?答案,就写在明天的采访路上。
毕竟,新闻人的日常,永远有叙不完的真故事,藏不住的热乎劲。
这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不仅有趣有梗,更展现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活力与底气,传递出盐阜报在数智转型道路上的探索与勇气。“因为有了你们,82岁的盐阜大众报,从未像今天这样年轻!”82年的坚守,数字时代的变革,都在这一刻化为盐阜报人继续前行的力量!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