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布于 2025-11-17 07:04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主办的“总台IP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国政法大学。活动围绕法治传播、新闻制作与媒体技术应用,通过多场分享交流和互动体验,让高校师生近距离了解总台法治节目等内容的创作实践。
活动期间,《今日说法》《联播一瞬》《法治在线》等总台法治与新闻类IP,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主创团队和主持人走进校园,与师生分享节目策划、选题打磨、跟踪报道等实际工作流程,并介绍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背景下,法治节目等内容如何以更贴近青年的方式表达。

11月13日晚,《今日说法》主创团队在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与学生见面,围绕栏目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持公信力展开交流。栏目制片人王宝卿在现场分享,《今日说法》的年轻观众比例不断上升,节目组在创作中同样需要保持一份“像年轻人一样的激情“。他提到,青年群体关注的议题比节目报道范围更宽,这既提醒创作者不断打开思路,也让团队更加坚定节目宗旨与定位,“很多新的启发都来自与同学们的互动”。
14日,《联播一瞬》主创团队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与学生分享如何用短视频的语言拆解《新闻联播》镜头,呈现新闻背后的深意。交流中,主创姚勤提到,不少学生提出的观察点与节目创作的思考常常不谋而合,这让团队颇感欣慰;主创宋春瑶也注意到,学生对《新闻联播》和《联播一瞬》的关注度远超预期。主创张雨妍表示,走进校园后切实感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这也激励团队希望为年轻观众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团队介绍,通过查看《新闻联播》公众号的用户数据,也发现已有相当数量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长期关注节目。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许多同学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对总台有了全新的认识。原以为活动会较为严肃,但分享会上的老师风趣、生动,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一位学生提到,在《联播一瞬》中看到“兵马俑会跳舞”“海草也变得好玩”等片段时,轻松、鲜活的呈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很多分享都真正触动到了我”。
《法治在线》团队也以栏目长期关注的案件跟踪与公益项目为例,介绍节目在策划、采访与呈现的过程与思考。《法治在线》副制片人曾晓蕾表示,节目触摸中国法治进程的脉搏,在当下得到了更多来自互联网上年轻一代的需求与反馈,对社会热点以法治视角切入的“伴随式普法”,更注重回应他们的关切,让法治在线IP焕发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多名学生提到,法治类节目的创作远比想象中更不容易,需要兼顾时代语境与大众表达。一位同学说,节目让大家看到法律如何在身边发生,让人感受到法律背后的温度;也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与法学生一样,都需要具备正义感,这让法治类节目在校园更容易引发共鸣。
在中国政法大学北门主干道设置的“总台IP市集”成为校园内最受关注的体验热点。市集汇集总台人事局“你来试试看”、技术局新闻包装办公室、《联播一瞬》《法治在线》、央视军事频道、《中国诗词大会》以及“CMG观察”等七大总台特色IP,各展位通过节目创意展示、幕后故事讲解、文创互动与技术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中即可走近媒体工作的多元实践。
不少学生在参与后表示,从《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到军事、文化类节目,再到《联播一瞬》等新媒体内容,总台的多样化内容体系展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媒体世界;也有同学提到,现场呈现的全新IP形象“非常可爱、年轻化”,让他们明显感到总台与校园群体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
总台转播车也在现场亮相并向师生开放体验。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大型活动转播的技术流程,对总台的前沿设备和完整制作体系有了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
活动期间,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屠化与《法律讲堂》主编荣早重返母校,与师弟师妹面对面交流。他们分享了从中国政法大学学子到总台媒体人的成长历程,讲述职业身份转变中的体会,并探讨法治类节目的社会价值与媒体使命。两位校友也以“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深厚情感,勉励在校学生保持专业热情,在未来的道路上践行法治精神与媒体担当。
自活动开展以来,“总台IP进校园”已组织 70 余个总台IP、百余位主创与数万名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本次走进中国政法大学的活动以“普法”为核心主题,通过分享、互动、市集与技术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系统地认识法治报道和媒体生产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增强青年群体对法治传播的理解与关注。
(总台记者 陈羿伽)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