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青春芒果节结束了,横跨整个八月,200万会员参与线上活动,超过10000名会员来到IP录制现场,5万人次打卡过七彩盒子市集……一年一度,芒果又创造了一次青春的聚会。
而这场聚会的返场惊喜,是只有芒果TV独播的TOP登陆少年组合的演唱会;就在前几天,身为动感地带芒果卡代言人的时代少年团第二次登上了青春芒果夜的舞台;
如果再往前倒,从TFBOYS到时代少年团再到TOP登陆少年组合,《全员加速中》是他们在芒果共同的交集。
二十多年以来,“青春”一直是芒果的标签,它意味着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持续塑造着青春群像,持续与年轻人产生交集:有人从这里走出,有人在这里发光,有人被重新认识,有人跨界而来,获得新的能见度。这种不断更新的青春叙事机制,参与创造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
当青春成团 从芒果走出的青春群像
如果说从TFBOYS到时代少年团再到TOP登陆少年组合在芒果的接力出现,是芒果青春叙事的线性切口,那么芒果真正的优势,由更广阔的“青春群像”构成。这些群像里既有成长中的少年,也有被芒果内容重塑的艺人,还有因舞台和节目而翻红的“非典型偶像”。他们的共性是在芒果的语境里,获得了新的青春叙事与文化身份。
在《花儿与少年》中,重点早已不再是旅行目的地,而是不同年龄段艺人真实相处中迸发的新火花。“北斗七行”的记忆尚在眼前,“七老童心”的新鲜组合又制造了新的话题。秦海璐因为痴迷霸总小说而被年轻观众调侃,那英则从大大咧咧的幽默表现,到镜头前数次感动落泪,完成了身份的“反转叙事”。观众因此重构了对他们的认知,也让这些本已稳固的艺人重新以“青春同行者”的角色进入年轻人的讨论场域。
再看《乘风》和《披荆斩棘》系列。姐姐们在舞台上的自信和坚定,让许多年轻观众第一次意识到“女性偶像”不仅限于二十岁出头的女团成员;哥哥们在汗水和友情中展现出的真诚,也让观众感受到“青春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心态”。这类节目带来的不是单纯的热度,而是为中生代艺人赋予新的青春叙事。
往下探,是芒果独有的不同赛道的综艺生态,提供了孵化“非典型青春群像”的土壤。“南波万”通过系列“迷综”走到年轻圈层心中,完成了从推理赛道到全能艺人的出圈;
0713快男组合的再聚首,在出乎意料中成为“回忆杀+新话题”的双重热点。他们都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顶流资源,却因真诚、反差和情绪共鸣,被芒果再次推向年轻人视野。这是一种芒果特色的制造逻辑:不是依赖强推,而是通过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完成“二次点亮”。
而影视综艺在芒果的融合,也让芒果成为许多新生代演员的重要出圈渠道。张予曦、毕雯珺在剧集《深情眼》中有亮眼表现,后续更因《我家那闺女》《巴黎合伙人》等综艺继续活跃在观众眼前。张小婉、管乐等跨界而来的新人演员,在芒果的节目上展现出多面的状态,给观众留下了更新的认知。
除了舞台与综艺中闪光的偶像群像,芒果的纪录片中,还有更多的青年叙事与青春群像。无论是《这十年》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工程师,还是《夺金2025》追逐创业梦的年轻人,他们都成为时代青春的代表,同样构成了芒果青春叙事的版图——让“青春”不仅是舞台上的星光,也是时代大潮中的背影。正是这种对现实的呼应,使芒果塑造的青春群像更具厚度与广度。
当青春落地 从线上热爱到线下真实
如果说这些群像构成了芒果的“青春面孔”,那么“青春芒果节”则为这些面孔提供了与观众面对面的现实场景。近几年,芒果把“线上热爱”转化为“线下真实”,逐渐形成了一套芒果独有的青春场景。
2025年的青春芒果节,继续放大着这一场景。IP开放日是最受瞩目的环节之一,芒果的会员不再只是在屏幕前守候,而是能真正走进《歌手2025》《你好,星期六》等节目的录制现场。那些本来只存在于舞台和镜头里的瞬间,被转化为可以亲历的体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能亲眼看到舞台背后的运转、能和喜爱的节目与艺人共享同一时空,本身就是青春记忆的重要一部分。
七彩盒子打卡市集则更像是一个现实版的青春游乐场。综艺与剧集IP被实体化为道具与场景——《你好,星期六》的环节被做成互动装置,《披荆斩棘》的舞台元素被搬到街区。观众在这里完成集章、换取“芒果勋章”,与好友结伴打卡。这种体验让线上追综的热情得以延续到现实社交中,许多年轻人甚至把市集当作一种社交聚会场所。芒果由此实现了从“节目内容”到“社交场景”的转化。
而青春芒果夜无疑是整个节庆的高潮。零距离同唱的现场、顶级的灯光舞美,以及通过线上抽签才能获得的入场资格,共同制造出一种独特的仪式感。观众在现场的呐喊与泪水,和线上用户的实时互动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次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双重集结。
值得注意的是,芒果并没有让线下体验与线上内容割裂开来。它在主站开设了青春芒果节的线上专区,聚合了直播、会员权益与互动玩法。这样一来,即使没有到现场的观众,也能在平台上参与其中。对于年轻人而言,这种跨媒介的体验构建,让他们不仅是节目观众,更是青春节日的共同参与者。
在这个意义上,青春芒果节不仅是一场演出或活动,而是一种把“情绪联结”升级为“社交货币”的实践。芒果用它证明:青春不是虚拟的狂欢,而是可以触摸、可以进入的生活场景。
青春不散场 日常陪伴、高光时刻和熟悉的人们
如果把青春群像和青春芒果节视作芒果青春叙事的“面孔”和“场景”,那么背后的逻辑则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运营模型。芒果在青春叙事上的成功,并不是依赖一两档爆款节目,而是依靠“常态节目+年度节点+群像经营”构成的矩阵。
常态节目如《你好,星期六》,就像是青春的“常驻入口”。每一周都会有新的热门艺人、新的综艺话题,保证年轻观众始终能在这里找到关注点。
年度节点则是青春叙事的“高光锚点”。青春芒果节、青春芒果夜不只是内容事件,而是能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集体时刻。演唱会的泪点、舞台的名场面、限定勋章的收藏,都让这些活动在用户心中沉淀为青春的一部分。
因此才会有人被“群像”叙事感动,才会有人强烈地表达着对节目中固定搭配的喜爱。芒果用各种各样的内容,与屏幕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观众形成了情感的共同体。
这种“常态+节点+群像”的三层结构,使青春叙事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机制,变成了一种“常在”的文化体验。
青春永远在更新。芒果正是在一场又一场青春叙事的接力中,既做记录者,也做创造者,更做造梦者,穿越屏幕,始终与年轻人同频。
观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其他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观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实际建议。